最近很多学妹来问考研复试相关的问题,所以我就想写一个简单的总结,供大家参考。
其实我个人认为,只要初始考得高,排名靠前,复试就是玩儿。当然,这个“玩儿”的意思不是说你可以完全不用准备,只是不用管过度紧张,因为刷不到你的,你只需要正常发挥,像个正常的国际商务考验人就行。但最后几名的朋友们可能就需要显得格外优秀才能安全,排名在前面的,则不需要太优秀,平平常常就行。
我大致回忆了一下复试流程,因为疫情的原因,去年的复试是采取线上的形式。具体的准备工作会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学校有通知,主要就是交一些材料。本科毕业论文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参考,我们是交了毕业论文给研究生院的。这个本身也会作为复试的一个准备点,老师是有可能从毕业论文出发去问一些问题的。比如说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自贸区相关的,于是老师从自贸区出发,问了我一些问题。当然不排除自贸区本身就是一个热点话题,老师看到自然有想要提问的冲动。这就跟我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关,当时选的时候就想着要准备考研,就选了一个时政话题,这个选择在后来给我带来一些便利。比如,考研初试复试本身就要准备时政,那我就不特意抽出一部分时间去准备毕业论文呢;比如我料到老师会对我的论文感兴趣等等。
复试按这几个板块准备就可以。按流程来说是,自我介绍+专业课面试+英语面试。如果是线下,英语复试有面试+笔试(BEC中级)。如果是线上,那就只有面试。专业课复试包括课本时政+时政热点(跟初试差不多)但得背的更熟一点或者你很善于用自己的话结合也行。自我介绍仅一分钟内完成,简单介绍一下姓名本科院校,感兴趣的领域等就行了。大家可以提前在研究生院官网了解一下国商导师的研究领域给,选择一个领域即可。当然,必须得注意的是,这个领域得是招生简章上有的,而不是你胡编乱造的。英语面试也是自我介绍+两个简单的问题(如我的家乡,寒假干了什么,为什么报这个学校等等)
其实没什么难的,对吧。本来就是从初试过来的,还怕什么,只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来就行了。另外,模拟真的很重要,你们可以找几个小伙伴一起模拟一下复试,锻炼一下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。不模拟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差,对手有多强。大概3到5天模拟一次,就会使你每天保持一个紧张的状态,逼迫你每天都要学习。因为几天后又是模拟战场啊,谁又想比别人差呢。也不一定非得跟本校的一起模拟,其他院校同一个专业的也行。保持好这个考场状态就很不错。